close

   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是臺灣史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。清朝統治台灣計 212 年,

其中180餘年大多消極治理,自「牡丹社事件」後,清朝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,轉而積極治理…。 

 IMG_0342.JPG  

這裏是高士佛社的制高點,可監視外海的任何動靜。

 

1871年的某一個颱風天,載著琉球宮古島人,

艘名為山原號進貢歸航的船,觸礁失事,漂流到八瑤灣,有66人游上岸…..

IMG_0304.JPG  

八瑤灣位於屏東縣滿州鄉九棚沙漠南側  

 

   時船已毀壞,他們無法回鄉,只好入內地求生。起先碰見兩名漢人,

彼此用手語溝通,漢人向他們表示向西方前進有生性兇猛大耳原住民居住,

建議他們向南方前進。於是他們就跟那兩名漢人向南前進,

走了約一里路程,該兩名漢人心生貪念,覬覦宮古島人的財物。

他們於是認為此二人不可信任,就不隨其南行,而改向西行。  

IMG_0328.JPG  

 宮古島人西行誤入高士佛社

 

 雙方因語言與文化的隔閡,高士佛社人為自保而殺害54名琉球人

IMG_0156.JPG  

 琉球民墓位於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

由楊友旺等人在1871年將遇害者屍骨安葬於統埔村落, 

墓碑於1874年雕刻有「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」等字

是日人在臺最早的一塊碑石。

 

66位登陸琉球人中有54 人遭殺害,12人則在當地漢人楊友旺營救下得已倖存

送官府保護,經福州琉球館安排回那霸

img710.jpg  

保力庄主楊友旺

 

1874年日本任命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為台灣蕃地事務都督,領軍出征台灣,

5月8日清晨,有功丸號上由一小隊人員登陸社寮灣。

IMG_0363.JPG  

龜山上俯瞰車城射寮灣(舊稱社寮灣)

 

IMG_0358.JPG  

位於海生館旁的日軍登陸紀念碑 

 

西鄉從道主力到達後決定發動總攻擊,於6月1日分三路進攻, 

北路由谷干城的楓港部隊向女乃社進攻, 

南路由赤松則良帶隊仰攻高士佛社, 

中路則由西鄉統率中央部隊攻打牡丹社 

 牡1.牡丹社事件經過圖 (1).jpg  

 (上圖引自台史館)

5月22日在日方發動總攻擊前,

日軍由佐久間左馬太中校與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在石門交戰,史稱石門之役。 

IMG_0181.JPG  

石門古戰場位於牡丹鄉與車城鄉交界處,右為五重溪山,左為石門山。

 

pmFRXEhatO6wSIdTi0nszQ.jpg  

1936年日本人在虱母山頂興建「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」以表彰勝利。

(上圖引自台史館) 

dQNVavlss.ol0VGUMNxFiQ.jpg  

虱母山頂另一側立「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」

 (上圖引自台史館)

IMG_0161.JPG   

光復後,將碑石改刻為「澄清海宇、還我河山」等字.

 

 

IMG_0164.JPG  

「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」僅剩基座,碑石已被人破壞.

 

IMG_0166.JPG  

「征蕃役戰死病歿忠魂碑」的原碑已遭破壞,僅剩忠魂碑的『碑』字下半部,遺留在基座旁。

 

IMG_0339.JPG  

日人在高士佛社制高點旁立紀念碑,現僅剩基座。

 

 

 1874年10月31日,

清政府恭親王奕訢與日本代表大久保利通簽署《北京專約》,共有三條: 

1.日本國此次所辦,原為保民義舉起見,中國不指以為不是。 

2.前次所有遇害難民之家,中國定給撫卹銀兩,日本所有在該處修道、建房等件,

中國願留自用,先行議定籌補銀兩,另有議辦之據。 

3.所有此事兩國一切來往公文,彼此撤回註銷,永為罷論。至於該處生番,

中國自宜設法妥為約束,不能再受兇害。

IMG_0182.JPG  

 『牡丹社事件資訊站』在石門古戰場的左上方登山小徑旁

 

 

IMG_0228.JPG  

旅人在耶誕夜夜宿高士部落高士國小之旅人學苑,

充份感受到山地小學教師的教學熱情及小朋友快樂學習的幸福。

 

 

IMG_0256.JPG

耶誕一早西北方的天空出現一道彩虹橋,似乎說無論被殺害54名琉球人,

或更多的無辜排灣族人,其靈魂只要過了彩虹橋,均可得到安息,而雙方後人可和解笑泯恩仇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弘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