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崁樓位於台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,原為荷蘭人所建,稱為『普羅民遮城』。在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以後,改普羅民遮城為『東都承天府』, 到光緒時期,以中國式傳統亭台樓閣取代了原有的荷式城堡建築,日據時期將赤崁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,一直到民國54年,在原有舊址上重修赤崁樓。
↑赤崁樓美麗的紅色外牆。
1788年乾隆皇帝為褒揚福康安平定『林爽文事件』之戰功,御製十座紀功碑石與贔屭龜座,其中四座全刻滿文、四座全刻漢文、二座漢滿文合刻,合計十座;其中九座置於台南府城福康安生祠,另一座滿漢文合刻的御龜碑置於嘉義福康安生祠內。當紀功碑石及贔屭龜座在廈門雕刻完成後,運抵台南府城缷貨時,其中一艘船卻在台江內海翻覆,掉了一座贔屭,負責官員害怕大禍臨頭,趕緊用台灣砂岩補上一座「假龜」送至嘉義福康安生祠;直到1911年,台江內海因河川改道逐漸淤積,當地漁民意外發現落海中石龜若隱若現如「白蓮聖母」顯靈,便合力將其打撈迎至台南代天府保安宮內供奉。
↑海神廟基臺南側九座紀功碑石與贔屭龜座(清朝時原置於台南府城福康安生祠) 。
火、保護平安之意。
↑在文昌閣下,可以看到普羅民遮城的舊大門是座東朝西, 面向台江內海。
荷蘭人為統治台灣和對外貿易,所以建造的 「熱蘭遮城」,又稱「奧倫治城」。鄭成功趕走荷蘭人以後,改「熱蘭遮城」為「安平鎮」。清朝時的政治中心移至內地,本城改為軍裝局;1873年(同治十年),英國軍艦來犯,船砲命中城內軍火庫引發爆炸,之後遂成廢墟。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,沈葆楨拆城牆磚石建造「億載金城」。光復後,經整修原來日式宿舍,改名「安平古堡」。
↑目前僅存「熱蘭遮城」荷蘭時期修建的城牆殘跡。
↑「熱蘭遮城」美麗的城牆殘跡。
↑日本人統治台灣後,為紀念『濱田彌兵衛』向荷人抗稅的英勇事蹟,
於安平古堡立石碑刻「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」,碑石上有刮痕之處。
↑戰後臺南官派市長高卓煊將「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」等字刮除, 並在碑石背面上改刻「安平古堡」字樣。